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李思孝

李思孝(夏津县的第一个共产党员)

李思孝
李思孝(1905年6月--1942年春) 原名李慕先,曾用名李焕章,李少农,夏津县郑保屯镇珠泉屯村人。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自幼读书,在珠泉屯县立第二高等小学读书时,受进步教师任华一的影响,经常阅读《新青年》、《中国少年》、《曙光》等进步书刊,参加了“抵制日货”等爱国活动。1923年秋,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同共产党人接触,接受了马列主义,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革命活动。1925年,在省立第一师范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夏津县的第一个共产党员。

  • 中文名李思孝
  • 别名李少农
  • 民族
  • 出生地山东省夏津县郑保屯镇珠泉屯村
  • 出生日期1905年
  • 逝世日期1942年
  • 职业革命家
  • 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7年,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校方开除,遂转入齐鲁大学就读。同年暑假,与省立三师的进步学生李建华、刘绍曾、刘月舟(晋驼)等回乡开展革命活动,分别建立了珠泉屯党、团支部和太平庄团支部,成为夏津最早的党、团组织之一。1928年春,辍学回家。此时,国民党在夏津尚未公开背叛革命,他建立了“国民党夏津第二区党部”,以此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组织珠泉屯等十几个村庄建起了农民协会,会员达两千余人。“农协”向广大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发动雇农佃农罢工,有力地打击了恶霸地主。地方反动势力极为仇恨,竭力破坏。为了使农民运动合法化,他带领党团员和“农协”会员进县城斗争,并于同年秋与共产党员张益三到泰安国民党省党部争取合法地位,以致被关押,倍受摧残,坚贞不屈。1930年7月,经进步人士营救出狱。此时,夏津党团组织被反动势力破坏,党团员迫走他乡。他与党组织失去联系,遂在家乡以办南洋养蜂场作掩护,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