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场青云
贞观二年(628年),李慎出世,与唐高宗李治同年。
贞观五年(631年),三岁的李慎被封为申王,与梁王、郯王、汉王、申王、江王、代王六王同封;
贞观七年(633年),又被任命为秦州都督(治所在今甘肃天水)。
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李世民世袭封建时,李慎被改封为纪王,得实封八百户,出藩时年仅八岁。
贞观十七年(643年),他被任命为襄州刺史(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在地方以善于政事而闻名,百姓为之立碑称颂。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将其实封加满一千户,并对其赐以诏书加以勉励慰劳。
永徽元年(650年),李慎被任命为左卫大将军。
永徽二年(651年),徙任荆州都督(治所在今湖北荆州),多次被任命为邢州刺史(治所在今河北邢台)。
显庆五年(660年),又从泽州刺史,改任荆州都督。
李慎好学,擅长文史和观察星象,皇族中与越王李贞齐名,时被人称为“纪、越”。
反武之祸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驾崩,武后临朝称制。为了安抚李唐皇室德高望重宗室诸王的不满情绪,武后纷纷对其以虚位加官进爵,因此,时任安州都督(治所在今湖北安陆)的李慎被任命为太子太保。
文明元年(684年),加受官职太子太师,同时改任贝州刺史(治所在今河北邢台清河县)。
然而,李唐皇室与武后之间的矛盾终是不能和平解决。
垂拱四年(688年),越王李贞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及李元嘉子黄国公李撰、李灵夔子范阳王李蔼、李元轨子江都王李绪以及李贞长子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等人,秘密谋划匡复李唐的事业。
垂拱三年(687年)七月,李贞伪造皇帝玺书,起兵欲推翻武则天,并通报给其他三王和李慎。李慎认为时机不成熟,没有答应参与。
然而在李贞失败后,李慎还是因此而被牵连下狱,处死临刑前而被赦免,被武后改姓“虺”。
永昌元年(689年)七月,李慎乘坐囚车,被流放至岭表,又言是“巴州”,途中死于蒲州。五子同时遇害,家属流放岭南。
复爵平反
神龙元年(705年)二月,唐中宗李显复国号唐,振兴李唐皇族。唐中宗大量封爵皇室宗亲,恢复李慎本姓。李显追复李慎原有官爵,诏令州县求访其葬地而祭祀,然后迁葬昭陵并以礼改葬;同时,封李慎的幼子李诚为嗣纪王,承袭李慎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