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乐喜

乐喜(春秋时期宋国司城)

乐喜
乐喜(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喜,字子罕,春秋时期宋国商丘(今河南商丘)人,宋国贤臣。在宋平公(公元前575年—公元前532年)时任司城,位列六卿。

  • 子罕
  •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
  • 民族族群宋人
  • 出生地宋国商丘
  • 主要成就宋国司城,位列宋国六卿
  • 本名乐喜

乐喜乐喜,子姓,乐氏,字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商丘人,宋国的卿(司城,即司空,因宋武公名司空,改名为“司城”。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又称司城子罕。

鲁襄公十七年的时候,宋国的皇国父做了太宰,要为宋平公建造一座高台,因此妨碍了农业收割。子罕请求在农事完毕以后再建造,但是宋平公不答应。

筑城的人唱着歌谣说:“泽门里的白面孔,要我们服劳役。城里的黑皮肤,体贴我们的心意。”

子罕听到了,亲自拿着竹鞭,巡行督察筑城的人,又鞭打那些不勤快的人,说:“我们这一辈小人都有房子躲避干湿冷热。现今国君造一座台而不很快完成,怎么能做事情呢?”唱歌的人就停止不唱了。

有人问他什么缘故?子罕说:“宋国虽小,既有诅咒,又有歌颂,这是祸乱的根本。

鲁襄公二十九年,郑国发生饥荒,而当年的麦子还未收割,老百姓困苦不堪。担任上卿的子皮根据父亲子展的遗命,给国内的人分发粮食,每户一钟,郑国人没有挨饿。子皮也得到了郑国百姓的极大拥护。

子罕听说这一情况后,说:“多做善事,这是百姓所希望的。”宋国也发生了饥荒,子罕便请示宋平公,要求拿出公室的粮食借给百姓,让大夫们也都把粮食借出来。子罕自己的家族借粮食给别人,却不写借据,不要求别人归还,同时还以那些缺乏粮食的大夫的名义,借给百姓粮食。宋国人也没有挨饿。

晋国的叔向听说这些情况后,说:“郑国的罕氏(即子展、子皮的家族)、宋国的乐氏(即子罕的家族)肯定会长盛不衰,他们应该都能够执掌国家的政权吧!这是因为民心都已归向他们了。以其他大夫的名义施舍,不只是考虑树立自己的德望名声,在这方面子罕更胜一筹。他们将与宋国共存亡吧!”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