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芝1913年12月12日,贾芝出生于山西省襄汾县南侯村。
1929年7月,在伯父的资助下,到太原成成中学读书。
1932年,考入中法大学孔德学院预科高中。
1934年,入读于中法大学社会科学系。
1935年,出版《水磨集》。
1936年,参加“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回乡探亲,因七七事变发生而不能返回北京,只好借读于西北联合大学法商学院经济系。
1938年,从西北联合大学毕业;后奔赴延安,投入革命的怀抱,入读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政治系,毕业后分配至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编译室从事翻译工作。
1943年,调任至延安大学中学部(现延安大学附属中学),历任教导员、教员、支部书记。
1946年—1947年,负责筹建延安中学。
1947年,创作作品“播谷鸟第三章”。
贾芝1948年,调任至延安大学,创办延安大学文艺系,历任文艺系秘书、系副主任、系总支书记。
1949年,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5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局编审处编审组副组长。
1950年,创办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创编《民间文艺集刊》。
1951年,参与创办人民文学出版社,任古典、民间文学编辑室副主任、支部书记。
1951年—1952年5月,到广西参加土地改革。
1953年,调入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1955年,创办《民间文学》。
1980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创办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任社长。
1981年,参与创办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1982年,创办《民间文学论坛》;作为中国民间文学代表团团长赴日本访问;12月,离职休养。
1983年9月,率领中国民间文学考察组赴芬兰、冰岛考察。
1993年,创作作品“咏播谷鸟”。
2002年1月,到广西宜州考察刘三姐故乡;9月,到江苏常熟白茆乡考察白茆山歌,到苏州吴县考察民间工艺;11月,到湖北宜都青林寺考察谜语村。
2004年3月,到河北赵县考察“二月二”民俗节日。
2006年7月,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2016年1月14日,北京逝世,享年10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