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高侃

高侃(唐朝名将)

高侃
高侃(生卒年不详),一作高偘,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唐朝名将。高侃出身渤海高氏。永徽元年(650年),生擒突厥车鼻可汗,因功被封为卫将军。此后出任北庭安抚使。乾封元年(666年),跟随契苾何力讨伐高句丽。总章元年(668年),在平定高句丽后留任于安东都护府。同年,因功升任左监门卫大将军。咸亨元年(670年),任东州道行军总管,发兵讨伐叛乱的高句丽人。咸亨三年(672年)十二月,于白水山击败高句丽余部,并将增援的新罗兵击败。此后,高侃曾任陇右道持节大总管,获封平原郡开国公。之后事迹未再见于史书记载。高侃去世后,获赠左武卫大将军,谥号“威”,陪葬于乾陵。高侃生平主要参与了北征突厥车鼻可汗及东征高句丽之战役,为稳定唐朝北部和东北部边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别名高偘
  • 所处时代唐代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渤海郡蓚县
  • 主要成就擒获车鼻可汗、参与唐灭高丽之战、平定高句丽余部叛乱
  • 本名高侃
  • 官职左监门卫大将军、东州道行军总管、陇右道持节大总管等
  • 爵位平原郡开国公
  • 追赠左武卫大将军
  • 谥号

讨伐突厥

高侃出身渤海高氏,早年经历不详。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十一月,突厥可汗阿史那车鼻(阿史那斛勃)遣其子沙钵罗特勒入朝贡献方物,并宣称自己也要亲自入朝拜谒,以显示对唐朝忠心。唐太宗闻讯后很高兴,立即派云麾将军安调遮、右屯卫郎将韩华前往迎接,但车鼻并无入朝之意。为了完成使命,右屯卫郎将韩华与葛逻禄部落策划,打算将车鼻劫往长安,但此事被车鼻发觉,安调遮、韩华均被杀害。

唐太宗闻讯,盛怒不已,为加强对北方突厥的控制,决心发兵征讨车鼻。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正月,唐太宗派遣时任右骁卫郎将的高侃为唐军主帅,率回纥、仆骨等部讨伐车鼻,这是高侃首次出现于史书。高侃率大军入其境后,突厥酋长歌逻禄泥孰阙俟利发及拔塞匐处木昆莫贺咄俟斤等皆率部脱离车鼻,相继归降。

永徽元年(650年)六月,高侃率军至阿息山(似为今蒙古察斯图博格多峰),车鼻想要召集各部负隅顽抗,但所部皆不赴战,车鼻只好率领数百骑逃走。高侃率精骑追击,在金山(今阿尔泰山附近)捕获车鼻,其众全部归降。九月初四,高侃押送车鼻可汗回到京城长安。九月初七,高侃押送车鼻可汗在太庙献俘。九月初八,押送车鼻可汗在武德殿献俘,高侃因功被封为卫将军。此后,高侃出任北庭安抚使。

镇抚高句丽

乾封元年(666年),高句丽泉盖苏文死,长子泉男生继任莫离支,与其弟泉男建、泉男产不和,泉男建自称莫离支,发兵讨伐泉男生。泉男生派其子泉献诚到唐朝求援。六月初七,唐高宗命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领兵救援泉男生(参见唐灭高丽之战)。此时正担任营州(治龙城,今辽宁朝阳)都督的高侃与左金吾卫将军庞同善共为行军总管,一起讨伐高句丽。

乾封三年(668年)二月,李勣率领薛仁贵攻取扶余城(今吉林农安县),周边三十座城池皆投降,高侃与庞同善镇守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泉男建派兵袭击高侃、庞同善在新城的营地,左武卫将军薛仁贵进行支援,双方在金山(今辽宁昌图西)交战,但初战不利,高句丽军乘胜发起追击,这时薛仁贵引兵从侧面袭击高句丽军,最终大败高句丽军,斩首五万余级。

总章元年(668年)九月十二日,唐军攻克平壤城,灭亡高句丽。在高句丽故地设置安东都护府,统辖其地。高侃在战后留任于安东都护府。同年,因功升任左监门卫大将军。

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发兵攻陷西域十八州(均在今新疆境),使西北边境告急,唐高宗命安东都护薛仁贵出师西北。高丽酋长钳牟岑乘机起兵反唐,拥立高句丽王高藏的外孙安舜为王。唐高宗于是任命高侃为东州道行军总管,发兵讨伐。在唐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安舜将钳牟岑杀死,投奔新罗。高侃与司平太常伯杨昉把安东都护府的治所从平壤移至辽城州(今辽阳市城区)。

咸亨二年(671年)七月初一,高侃率军在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击破安舜的残余部队。

咸亨三年(672年)八月,高侃率军攻克被安舜军占据的韩始城和马邑城。十二月,高侃于白水山(一说泉山、横山,在全州南海中)再败其余部,并将增援的新罗兵击败,俘虏两千人,斩首三千级。此后,高侃曾任陇右道持节大总管,获封平原郡开国公。之后事迹未再见于史书记载。高侃去世后,获赠左武卫大将军,谥号“威”,陪葬于乾陵。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