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冯诞

冯诞(北魏外戚大臣)

冯诞
冯诞(467~495年),字思政,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人。北魏外戚大臣,文明太后之侄,京兆郡公冯熙之子。姿质妍丽,宽雅恭谨,性情淳笃,与孝文帝元宏同岁,幼年入侍禁中,深受喜爱。太和五年(481年),获封南平郡王,迎娶乐安公主,拜驸马都尉、侍中、征西大将军,迁仪曹尚书、知殿中监事,历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中军将军、特进等职,改封长乐郡公,食邑一千八百户,累拜车骑大将军、司徒公、太子太师。太和十九年(495年),随孝文帝征讨南齐,途中遇疾,病逝于钟离,追赠假黄钺、使持节、大司马,备九锡之礼,谥号元懿。

  • 全名冯诞
  • 别名冯思政
  • 思政(正)
  • 所处时代北魏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平城(籍贯长乐信都)
  • 出生日期467年
  • 逝世日期495年2月22日
  • 主要成就参与决策,议定律令、衣冠等,从驾南伐
  • 封赠假黄钺,使持节,大司马
  • 爵位南平王→长乐郡公
  • 谥号元懿
  • 父亲冯熙
  • 母亲博陵公主

幼岁入侍

冯熙与博陵公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冯诞、次子冯修。冯诞字思政,冯修字宝业,都生得姿质妍丽。年纪才十余岁的时候,文明太后就把他们都引进宫中,加以训导教养,但他们未能学习阅读经史,所以兄弟俩都没有学术,仅能够整饰容貌和仪表,性格宽和温雅恭敬谨慎而已。

冯诞与孝文帝元宏同龄,幼年就陪孝文帝读书学习,一直蒙受亲密的对待。后来迎娶孝文帝的妹妹乐安长公主,拜为驸马都尉、侍中、征西大将军、南平王。冯修,任侍中、镇北大将军、尚书、东平公。孝文帝又授予冯诞仪曹尚书,知殿中事(冯季华墓志作殿中尚书)。太和十六年(492年)罢除了庶姓王以后,冯诞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中军将军、特进,改封为长乐郡公。冯诞拜官时,孝文帝站在庭中,远远地接受他的拜谢,拜完后回到内室。冯修降为东平侯。

冯诞和冯修虽然一起在宫中长大,但两人的性格很不相同。冯诞性格淳厚笃实,冯修则显得浮躁好胜。冯诞也未能教诲督促弟弟改正过错,只能不时地将他的情况说给太后听。孝文帝知道后,严厉地责罚冯修,有时甚至打一顿。因此冯修心怀仇恨,便交结左右一些恨冯诞的人,弄到了毒药,想投进食物中谋害冯诞。事情败露后,孝文帝亲自审问他,知晓了详细的经过。冯诞揽过谢罪,乞求保全冯修的性命。孝文帝念在冯诞的父亲已年老,又尊重冯诞的意思,就没有杀冯修,将其打了一百多杖,黜免为平城百姓。冯修的妻子,是司空穆亮的女儿,请求离婚,并申请免去官职。孝文帝引用了周朝的管叔、蔡叔的故事,都未准许。

位至三公

孝文帝非常宠爱冯诞,经常与他同车出行,同案吃饭,同席坐卧。孝文帝的弟弟彭城王元勰、北海王元详,虽然在宫禁中值班,但也不及对冯诞的亲近。太和十六年(492年)十月,冯诞被任命为司徒。孝文帝已是如此地深爱冯诞,授官那天,亲自为他代写三篇让表和书启。将要拜官时,又代他写了作谢的奏章。不久又加封车骑大将军、太子太师。

太和十八年(494年)九月,孝文帝亲临朝堂,对官员进行考绩,加以罢黜擢升。太子太保元羽被责罚、太子少师元赞被免官罚俸、太子少保元澄被免官、太子中庶子冯夙被免官削爵、太子中庶子元诠被免官、太子中舍人闾贤保被免官,而对东宫六傅之首太子太师冯诞,只说他没有师傅奖勉劝导的风范,冯诞深深疚悔和自责。

从驾南伐

太和十八年(494年)十二月,冯诞跟从孝文帝南伐。太和十九年(495年)二月,大军到达钟离,冯诞患病,不能够陪侍跟从孝文帝。孝文帝每天探望问候,医药诊治备加周到。当时孝文帝锐意南征,陈兵长江,于是下令六军从钟离向南进发,与冯诞哭泣分别。左右之人进入,无不掩面哭泣。当时冯诞已是奄奄一息,他强撑着坐起来,望着孝文帝,悲伤不已却不能流下眼泪,说是梦见太后来叫臣。孝文帝呜咽,紧握了他的手之后,走出去,率领大军出发。这一天,离开钟离五十多里路,黄昏时,有人告知冯诞的死讯,孝文帝哀痛得无法承受。当时南齐将领崔慧景、裴叔业的军队在淮河中游地区,距离孝文帝所在地点不过百里。孝文帝便轻驾向西返回,跟随的仅有数千人。夜晚到达冯诞去世的地方,抚尸哀恸大哭,像死了最亲的亲戚一样,一直到天亮都哭声眼泪不断,跟随者也相继哭成一片。孝文帝明确将此事告知萧鸾的钟离戍主萧惠休,萧惠休派遣他的太守来表示吊唁慰问,孝文帝又下诏在城中寻找棺柩。到了殓葬时,孝文帝脱下自己穿的衣帽充当襚衣,亲自到场监看,并且撤去乐器与膳食。宣告命令六军,停止临兵长江的车驾。孝文帝亲自北度,恸哭得极尽哀伤。下诏由一名侍臣(杨津)兼任大鸿胪,护送灵柩到京师。丧礼用物和丧车仪仗,由徐州置备建造;陵墓及下葬事务,由洛阳方面等候办理。

死后哀荣

丧车到了洛阳,孝文帝还在钟离。诏令留守京师的亲王赐发赙物布帛五千匹、谷五千斛,以供应办理丧葬之事。追赠冯诞为假黄钺、使持节、大司马,至于原先的司徒、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子太师、驸马都尉、公爵等都依旧不改。额外加特殊的礼遇,准备九锡之礼,按照晋朝的大司马、齐王司马攸的规格来安排。有关部门奏请谥号,孝文帝下诏说:“根据谥法,善行仁德叫‘元’,柔克有光叫‘懿’。以往有的人贞清贤惠兼美,可受到三字谥号的荣誉;有的人忠诚英武双全,可获得两字谥号的褒奖。按照前人的事迹,应该将他的美德刻写下来供人瞻仰缅怀。既然从小与他绸缪亲密,了解他的只有朕一人。根据行为确定谥号,谥号为元懿。”孝文帝又亲自作碑文和挽歌,文词都穷尽美好与哀伤,丧葬之事大大超过了应有的规格。孝文帝回到洛阳,下诏说:“冯大司马已经下葬坟茔,永远潜居在幽暗的墓室,宿草之哭,怎么能够忘记?”于是亲临冯诞的墓地,停下车驾痛哭。派彭城王元勰命令百官们脱去朱衣,穿着单衣和介帻,陪哭司徒,地位尊贵者示以朋友身份,地位微贱者示以下级僚佐身份。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