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英,1893年8月19日出生在檀香山。她世居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南萌茶东村,其外祖父孙观成是孙中山的三叔,其父陈秋光是旅居檀香山的华侨,其母殿是孙中山的堂姐。少年时代,逃难到檀香山的孙科,与陈淑英既是亲戚,又是同学青梅竹马,相知日深,过从甚密。陈淑英的父亲是老同盟会员,早年热心支持、赞助参与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与孙中山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或许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陈淑英18岁就加入了同盟会,参与革命活动。按辈分,孙科是陈淑英的表兄,当时中国盛行所谓“亲上加亲”的婚姻,1912年月20日,陈淑英和孙科在檀香山喜结良缘。结婚后,夫妻双双赴美国加州大学读书,1913年后陈淑英因长子孙治平出生而辍学。1917年陈淑英随孙科从美国回到中国。
抗战初期,暂居香港的陈淑英抱着抗日爱国热情,发起成立“中国青年救护团”,派出救护队到内地抗日前线服务。每当队伍出发前,都由陈淑英授旗,以壮行色。陈淑英因此曾获得“救护团之母”的荣誉称号。
1947年春,陈淑英担任中山县育幼院董事长,致力于中山儿童福利事业。她还参加和支持中山文化教育馆、青年会、社会文化、慈善团体等工作,后又荣获世界中山同乡总会名誉会长的殊荣。1947年11月,陈淑英被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春协助孙科竞选副总统。1965年,陈淑英随孙科返台后,“国大代表”资格得以恢复后又当选为年龄最长的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可她在1989年9月宣布退出,据她解释说这是因为不要让自己公公建立的国民党被骂得体无完肤。
妻以夫贵。陈淑英并不例外。她跟着孙科,吃过苦,也享过福。特别是她1965年随丈夫返台到孙科去世前尽享荣华富贵。1970年10月17日为陈淑英与孙科八秩双寿日,王云五等发起筹备“孙哲生博士学术基金”以为祝寿,包括蒋介石夫妇在内的台湾政要2000余人亲往孙寓祝贺,成为她和孙科晚年生活中最为光彩的一幕。
1990年6月30日上午,陈淑英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