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白季康

白季康(唐代溧水县令)

白季康
白季康,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祖籍同州韩城(今陕西韩城),郡望太原阳谷(今山西太谷),唐朝著名大诗人白居易的叔父。唐代溧水县令。

  • 中文名白季康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唐贞元十四年(798),白居易投奔在宣州溧水当县令的叔父白季康。白季康非常喜欢白居易这个有诗赋天才的侄儿,将他留住了一年。为了帮助白居易实现赴京参加进士考试的意愿,他于第二年秋,带领白居易从溧水县城出发, 乘舟过石臼湖,经高淳薛城、狮树、丹阳湖等地,到宣州府拜访了该府观察史崔衍。此公十分爱惜人才,他早就知道白居易是一位天资聪慧,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于是,很快安排他参加了乡试,在白居易取得贡生资格后,又很快推荐他于第二年赴京会考,终于考中进士,并选入翰林。

白居易走后,白季康继续留任溧水县令。据旧溧水县志记载:白季康在任时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为官清正,为民勤政,经常深入民间,体察民情,是百姓们交口称颂的好官。那时候,溧水地区水患连年,经常圩淹田毁,庄稼颗粒无收,灾民被迫离井背乡,外出逃荒要饭。为了治理水患,白季康打着赤脚和百姓一道挑土固堤,清理河道。有一年夏天出现蝗灾,蝗虫遮天盖地危害稻禾。那时老百姓视蝗虫为天虫,谁也不敢扑灭,坐视蝗虫吞食稻禾。白季康便效仿唐明皇时的宰相姚崇,亲自带头扑杀蝗虫。在他的带动下,百姓们一齐动手,扑的扑、打的打, 蝗虫很快被扑灭,当年稻谷获得了收成。他还特别注意民间治安,严令整治土匪地霸,劝民小心火烛,防止火灾发生。因此,在他任职期间,溧水地区水灾、蝗灾、火灾明显减少。在旧《溧水县志》中,有许多歌颂白季康“除三害”的诗文,甚至说他使溧水“蝗不入境、火不延二、水不停宿”。唐元和年八年(813年),白季康在县衙内抱病去世。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