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是高丽太祖王建第三子,母为神明顺成王后刘氏,其胞兄是王泰,胞弟有王昭、文元大王、证通国师。天授六年(923年)生于开州(今朝鲜开城),即位前被称为“王尧君”。清泰三年(936年),后百济将领、甄萱的女婿朴英规通款高丽,成为高丽灭亡后百济的内应,事成后王建将朴英规的两个女儿许配给王尧。
天福八年(943年),太祖王建薨逝,正胤(太子)王武继位,是为高丽惠宗。开国强人倒下后,高丽进入危机四伏的瓶颈期。当时朝中分为朴述熙为首的辅佐惠宗的势力,王规为代表的外戚豪族势力和王尧、王昭兄弟的势力,而王尧、王昭的支柱则是镇守西京平壤的王建从弟王式廉及朴守卿、朴守文为代表的浿江豪族势力,以及母家忠州刘氏和妻家升州朴氏等豪族势力,背景不可不谓深厚,也深为王规派系所忌。开运二年(945年),王规向惠宗进言说王尧、王昭兄弟图谋不轨,惠宗不予追究,反而更加厚待王尧、王昭兄弟。同年九月,惠宗病危,各方势力矛盾达到白热化。当时,朴述熙与王规互相戒备,各带兵100人,王尧怀疑朴述熙有异志,便将他流放到甲串,后来王规假传王命杀了朴述熙;同时,王尧也察觉到王规可能会趁机夺权、扶植自己外孙广州院君继位,于是密召镇守西京的王式廉率军向开京开拨。九月十五日,惠宗薨逝,王尧先发制人,在群臣拥戴下继承王位,次日命王式廉铲除王规一派,诛杀王规及其同党300余人。这件事表面上看是王尧以靖难(平定王规之乱)而登位,惠宗的忠臣朴述熙被误杀;而现代学者认为真实情况是王尧、王昭兄弟蓄谋已久的政变,王尧利用惠宗病重的机会,以王式廉镇守西京的军队为后盾,发动宫廷政变,流放朴述熙、软禁王规。不久后惠宗死去,王尧登基,便将朴述熙和王规通通处死。事后王尧将谋逆的罪名扣到王规头上,自己则以平定内乱之功即位,如此便掩盖了事实真相。
王尧即位后,显示出颇为励精图治的姿态,史称他“夙夜孜孜,锐精求理,或燃烛而引见朝士,或旰食而听断万机,故即位之初,人皆相庆”。但他重用王式廉,甚至打算迁都到其地盘西京,引起其他势力的不满。同时他“天性刚毅,固执不移,暴征作役,劳动人夫,虽上虑为然,乃群情不服,怨讟由是而兴,灾应速于影响”。
乾祐元年(948年)九月,王尧在天德殿评定东女真使节所献马匹的价格时突遇雷雨闪电,劈了押物者,同时也劈了殿西角,王尧虽及时被左右扶至重光殿避雷,但却受到惊吓而一病不起。乾祐二年(949年)正月,王式廉去世,王尧失去了重要的支柱,同年三月十三日,王尧病重,禅位于其弟王昭,自己移驾帝释院,同日薨逝。有人猜测,王昭可能联合朴守卿发动政变架空了王尧,得以迫使王尧传位于己。
王尧死后,庙号定宗,谥号文明,葬于安陵,后经累朝加谥为“至德章敬正肃令仁简敬庄元文明大王”。其独子庆春院君后为高丽光宗王昭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