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袭爵
顾溥的家族原为长沙湘潭人,后在元朝时迁居扬州路江都县(明朝时改属南直隶扬州府,今江苏省扬州市)。顾溥生于明英宗天顺五年(1461年)三月十七日,为第一代镇远侯、后军都督府右都督顾成的玄孙,第二代镇远侯顾兴祖的孙子,第三代镇远侯顾淳的从弟。他的父亲顾玘,未能仕官及袭爵,于四十二岁时逝世。
明宪宗成化九年(1473年)三月,膝下无子的顾淳去世。七月,时年十三岁的顾溥袭封镇远侯爵。因他出身以支庶,故在袭封后被削减爵禄至八百石(顾淳时食禄一千石)。宪宗因顾溥年少,故允许他“朔望朝”(每月初一、十五上朝)即可。不久后,顾溥进入国子监学习,得以涉猎经史,通晓兵法,“习楷法”。
参预朝礼
成化十三年(1477年)九月,顾溥与诸勋戚任正使,持节册封诸宗室子弟。次年四月,顾溥再次奉诏持节册封宗室子弟。
成化十六年(1480年)十一月,顾溥奉命掌五军营右掖军。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闰四月,宪宗赐赠顾溥的父母及妻子诰命。八月,顾溥又与诸勋臣持节册封宗室子弟。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六月,顾溥在成化一朝最后一次持节册封诸宗室子弟。
弘治元年(1488年)二月,孝宗行耤田礼,顾溥陪行。同月,受命与群臣分祀诸陵、王、神等,并奉诏将孝宗登基的消息告诉岷王朱膺鉟。此年中,孝宗任命顾溥为果勇营坐营管操。
总镇湖广
弘治二年(1489年),顾溥挂平蛮将军印,充任总兵官,奉命镇守湖广。
顾溥到任后,下令简汰府中官属,荐拔才俊数百人,罢黜了数百名不称职的官员。诸卫所每年按例赠给湖广总兵府柴薪及“军从钱”,顾溥一律拒收。
桑植安抚司土官为人残虐,被苗人群起推翻。顾溥领兵镇压,擒获其首领。有人婉言劝顾溥全歼乱党,他说:“苗人是为贪官所激,并非叛乱。”于是仅将其首领按法处置,全活五百余人。
弘治五年(1492年)十月,贵州都匀(今贵州都匀)长官司苗人乜富架、长脚等起兵叛乱(都匀苗族起义、平都匀苗民起事),乜富架自称都顺王,阻塞云南、四川之间的交通。孝宗命顾溥充任行军总兵官,率军八万讨伐。
自弘治五年(1492年)至弘治七年(1494年)三月,顾溥分兵五路进发,而兵备副使吴倬等遣人诈降乜富架,诱其中伏被擒。明军趁胜深入敌营,擒获长脚父子,平都匀苗乱。此役,明军共破一百一十余苗寨,斩俘一万余人。
战后,顾溥招还流民五千余户,并修复烂土长官司,创设都匀府,下辖二州、一县。事后,顾溥仍回镇湖广。因功被加授为太子太保,增爵禄二百石。孝宗特赐诰命,加赠顾溥祖上三代考妣及妻子。
据《明孝宗实录》记载,顾溥在平苗之役中虽有功劳,但军纪不严,多有官军将良民当作叛贼杀害的冤案。
弘治七年(1494年)六月,顾溥因病请求辞官,孝宗不允。
弘治十年(1497年)五月,顾溥再次请求辞官,孝宗优诏抚慰,仍不允。七月,兵科给事中杨瑛等弹劾京营提督、遂安伯陈韶及成山伯王镛不称职,因而举荐顾溥在内的四人接替其职。孝宗从兵部覆奏,先“查缺起用”羽林卫指挥同知许宁。九月,顾溥借天变,请求朝廷重新勘定诸王府的田地、湖地,防止其侵占官民湖田,又反映了吉王等府大兴土木,耗资巨大,历时数年而仍未成的情况,请求停缓诸王府中一些不急的工程,并使其自行出资解决,以稍缓民力,减轻官府财政负担。
入督京营
弘治十三年(1500年)二月,顾溥第三次上疏,请求辞官养病,孝宗仍不允。四月,蒙古骑兵南下,京师戒严,兵部奏请甄选京营诸将。五月,孝宗召见阁臣商议此事,并以顾溥为廷荐人选,阁臣李东阳赞同此议。孝宗遂选用顾溥提督十二团营兼三千营,掌前军都督府事,以整顿京营军务。顾溥离镇湖广之日,文武官员及军士、百姓都留恋不舍。
顾溥上任后,愈加持重守法,曾检视京营内外,挑选军士、督工修缮禁门城墙及社稷坛。后因母亲韩太夫人逝世而请求告假归葬,孝宗优诏抚慰,不允告假,命其弟锦衣卫千户顾渊代行。
英年病逝
弘治十六年(1503年),顾溥背部生疽,孝宗命御医诊视、宦官探望。六月十四日,顾溥病逝,享年四十三岁。孝宗闻讯震悼,辍朝一日,按例赐祭葬,谥号“襄恪”(明《谥法》称:甲胄有劳曰襄,敬共官次曰恪)。顾溥的部曲听闻他逝世的消息,无不哀恸。次年,归葬于扬州城南菰蓠湾的顾成墓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