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澹台灭明

澹台灭明(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澹台灭明
澹(tán)台灭明[前512 年(一说前502年)前?年],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封其为“江伯”、宋封其为“金乡侯”。澹台灭明死后,南昌人民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设立澹台门以表纪念,进贤县也因他南游至此而名。

  • 中文名澹台灭明
  • 外文名TanTaiMieMing
  • 别名子羽
  • 国籍中国
  • 民族华夏族
  • 出生地武城(今山东平邑县)
  • 出生日期前512年
  • 逝世日期不详
  • 职业学者
  • 毕业院校杏坛
  • 信仰儒学
  • 主要成就弟子三百多人
  • 宋封金乡侯
  • 师尊孔丘
  • 性别
  • 逝世地洪州

澹台灭明拜孔子为师时,孔子见他长相丑陋,认为没多大才能。子游做武城宰时,孔子问:“你在那里得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位叫澹台灭明的,做事从不走小路捷径投机取巧,如果没有公事他从不到我屋里来(《论语·阳货》载:“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孔子让子游推荐人才,子游将武城人澹台灭明推荐与他,后来澹台灭明亦成为孔子著名弟子)。后来,澹台灭明往南游学到吴地(即楚国,后老死在楚国)。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甚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孔子听到这些消息感慨地说:“我凭语言判断的,看错了宰予;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

澹台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少孔子四十二岁(上文说少孔子三十九岁,前后矛盾)。状貌甚恶,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吴,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以为诺,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言偃为鲁武城宰,孔子问曰:“汝得人焉尔乎?” 偃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於偃之室也。不至吾处。”

今苏州城南有澹台湖,传为其宅陷而成湖,湖口有宝带桥,民国十八年(1928年)拟建公园,惜未成;又有澹台湖大桥,飞架运河南北。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