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县(唐朝地名)
南齐置,属始兴郡。治所在今广东仁化县北城口镇。民国吕式斌《今县释名》:“尉佗自王南越,筑仁化城,后为仁化乡。”因以为名。后废。唐垂拱四年(688)复置,属韶州。治所在今仁化县北三里走马坪。北宋开宝五年(972)废入乐昌。咸平三年(1000)复置,移治今仁化县。元属韶州路。明属韶州府。民国初属广东岭南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
在广东省北部,邻接湖南、江西两省。属韶关市。面积1702平方千米。人口17.5万。辖12镇。县人民政府驻仁化镇。县名因县境古为曲江县仁化乡而来。仁化一名原取义于“为仁德所感化”之意。汉为曲江县地。南越王赵佗筑仁化城,后为仁化乡。南齐析置仁化县,治城口,属始兴郡。梁废县,并入曲江县。唐垂拱四年(688年)复置县,治今县北,属韶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并入乐昌县。咸平三年(1000年)再复县,治址迁今仁化镇,仍属韶州。元属韶州路。明、清属韶州府。1914年属岭南道。1920年属广东省。1949年属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1950年属北江专区,1952年属粤北行政区,1956年隶韶关专区。1959年撤县并入韶关市。1961年复置县,仍属韶关专区。1970年属韶关地区,1983年属韶关市。地处南岭南麓、大庾岭西部。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万时山(又名范子山)海拔1559米,是境内最高峰。中南部以低山丘陵和盆地为主。丹霞山一带红色砂、砾岩侵蚀地貌极为典型,成为丹霞地貌命名地。锦江是境内主要河流,由东北向南流,在曲江县境注入浈江。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作物以稻为主,兼产花生、甘蔗、大豆、烟草和茶叶。土纸、香菇、竹笋、毛竹是主要土特产。富森林资源和铅锌、煤、石灰石等矿。是省重点林业县之一。工业有水泥、农机、砖瓦、松香、木器、工艺等厂。小水电发达,为全国实现初级农村电气化县。106国道、犁马公路纵横县境。凡口有矿山铁路支线通韶关接京广线。双峰寨旧址是1928年革命遗址。丹霞山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地质公园。古迹有唐代云龙寺塔、澌溪寺塔、华林寺塔,还有城口古秦城、文峰塔等。